jué

突厥


拼音tū jué
注音ㄊㄨ ㄐㄩㄝˊ
词性名词

突厥

词语解释

突厥[ tū jué ]

⒈  南北朝至【zhì】唐朝我国【guó】西【xī】北地区民族。公【gōng】元六世【shì】纪【jì】游牧于金山【shān】(今阿尔泰山【shān】),初属【shǔ】柔【róu】然族。西魏时首领土【tǔ】门连续败铁【tiě】勃,破【pò】柔然,建立政权【quán】,东至辽海,西【xī】抵西海(咸【xián】海),北越贝加尔湖,南接【jiē】阿姆河南,建立了官制,有立法,有【yǒu】文字。隋初【chū】分裂【liè】为东西【xī】两部【bù】,唐太宗【zōng】贞观四年攻灭东突厥,显庆四年唐又灭西突厥,余部西迁【qiān】中亚。

Turks; a nationality in ancient China;

引证解释

⒈  古代【dài】民族名,国名。广义包括 铁勒、突厥 各部【bù】落【luò】,狭义指 突厥汗【hàn】国。公元6世纪初【chū】兴起【qǐ】于 金山【shān】 (今【jīn】 阿【ā】尔泰山 )西南麓,为一游牧部【bù】落。公元552年,建政权于今 鄂【è】尔浑河 流域。创【chuàng】文字、立官制,与中原交流频【pín】繁。 隋 开皇【huáng】 二【èr】年(公元582年【nián】),分裂为东【dōng】、西二【èr】部。

《周【zhōu】书·异域传下·突厥》:“突厥【jué】 者【zhě】,盖【gài】 匈奴 之别种【zhǒng】,姓【xìng】 阿史那氏。”
宋 吴幵 《优古堂【táng】诗话【huà】·富【fù】郑公之言【yán】出于元璹》:“汉 与 突厥,风俗【sú】各异。 汉 得 突厥,既不能【néng】臣; 突厥 得 汉,復【fù】何所用。”

国语辞典

突厥[ tú jué ]

⒈  中国古代北【běi】方阿尔【ěr】泰山一带的边疆游牧【mù】民族。隋【suí】、唐【táng】之【zhī】际,与【yǔ】铁勒种族组成的帝【dì】国,占【zhàn】有漠北之地。曾分裂为东、西两【liǎng】部,先后【hòu】为唐【táng】所统一,而一部分南迁的突厥【jué】建【jiàn】立了后【hòu】突厥,后亦【yì】为回纥所灭。其【qí】残余【yú】的部【bù】分转徙西方,进入小亚【yà】细亚改信奉【fèng】回教,成为今日土耳其民【mín】族的祖先。

英语Turkic ethnic group

德语Turkvolk

法语peuples turcs

分字解释


※ "突厥"的意思解释、突厥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

近音词、同音词


词语组词

造句


1.突厥谓大军至,惧而遁走,委弃杂畜辎重不可胜数。

2.唐太宗巩固边疆,在灭掉东突厥人后,就大功告成了。

3.由【yóu】此可见,突厥势力总是分分合合,朝秦暮楚【chǔ】,勾心【xīn】斗【dòu】角【jiǎo】,时而众叛亲离,时而拉帮结伙,其【qí】部族成员的叛【pàn】逆性格根深【shēn】蒂固,叛【pàn】逆意识昭【zhāo】然若揭。

4.突厥人世【shì】居塞【sāi】外,逐水草而居,秉【bǐng】承游牧【mù】名族剽悍耐苦的天性,又时值【zhí】盛夏,所谓【wèi】安营扎【zhā】寨就是人畜就地休息,饮水【shuǐ】进食补充体【tǐ】力。

5.燕【yàn】都不【bú】愧是大可汗,才【cái】智不凡,这种办法都能【néng】想出来,既娶了一个【gè】漂【piāo】亮的神女,又保住了【le】子孙的大可汗之位,还挽救了【le】即将分裂的突厥汗国【guó】,一举多得【dé】啊。

6.唐太宗巩固边疆,在灭掉东突厥人后,就大功告成了。

7.从【cóng】这【zhè】段出自吐【tǔ】蕃之【zhī】口的话【huà】可以看【kàn】到【dào】,吐蕃将其周【zhōu】边的天竺、大食、突厥、拔悉蜜等均列入了“莫不畏服俯首,彼此欢忭而听命差【chà】遣”之【zhī】国。

8.我家原本住在北方边境【jìng】的一个小镇上【shàng】,后【hòu】来【lái】全家【jiā】人被突厥杀了,我跟【gēn】着【zhe】丈夫躲避祸乱,来到河口镇【zhèn】安家立【lì】业。

9.突厥人遁回大草原,虽【suī】说被【bèi】长孙【sūn】无忌突袭丢掉了【le】掳来的奴隶,却【què】得【dé】大于失,躲在草原不再露头。

10.突厥人敬重他忠于职守,没有杀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