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hānshū

删书


拼音shān shū
注音ㄕㄢ ㄕㄨ

繁体刪書

删书

词语解释

删书[ shān shū ]

⒈  孔子【zǐ】删订《尚书》之说【shuō】。据【jù】《尚书璇玑钤》称【chēng】:孔子得黄帝玄孙【sūn】帝魁之《书【shū】》,至秦穆【mù】公【gōng】为【wéi】三千二百四十篇,断远取【qǔ】近,定可以为世【shì】法者,百二十篇,其中一百【bǎi】零二篇为【wéi】《尚【shàng】书》,十八篇为《中侯》。又据《史记【jì】·伯夷列传》司【sī】马贞索隐引《尚书纬【wěi】》云:孔【kǒng】子得【dé】帝魁之《书》三千三百三十篇,删定一【yī】百篇为《尚书》,十八篇为《中侯【hóu】》。汉【hàn】之【zhī】刘歆、班固、扬雄,唐之【zhī】孔【kǒng】颖达等均尊信孔子删《书》之【zhī】说,以为《尚【shàng】书》源【yuán】于古代【dài】史官,经孔子删次成书。但【dàn】此说后【hòu】世多有疑议,认【rèn】为《书【shū】纬》及司马【mǎ】贞【zhēn】所引《尚书纬【wěi】》之说不足【zú】据。宋林之奇【qí】《尚【shàng】书集解【jiě】》称【chēng】“此说不然”。清【qīng】顾炎武《日知录·书序》更引孙【sūn】宣侗之说,谓:“不但《书序》可疑,并百篇之名,亦【yì】未可信矣。”

引证解释

⒈  孔【kǒng】子【zǐ】 删订【dìng】《尚书【shū】》之说。据《尚书璿玑钤》称:孔子 得 黄帝 玄孙 帝魁 之《书》,至 秦穆公 为三千【qiān】二百四十【shí】篇【piān】,断远取【qǔ】近【jìn】,定可以为世法者,百二十篇,其【qí】中一百零二篇为【wéi】《尚书》,十【shí】八篇为《中侯》。又据《史记【jì】·伯夷【yí】列传【chuán】》 司【sī】马贞 索隐引《尚书【shū】纬【wěi】》云:孔子 得【dé】 帝【dì】魁 之《书【shū】》三千三百三十【shí】篇,删定【dìng】一【yī】百篇为《尚书》,十八【bā】篇为【wéi】《中侯【hóu】》。 汉 之 刘歆【xīn】、班固、扬雄,唐 之 孔颖达 等均尊信【xìn】 孔子 删《书》之说,以为《尚书》源于古代史官,经【jīng】 孔子 删次成书【shū】。但此说后世多【duō】有疑议【yì】,认为【wéi】《书纬》及 司马贞【zhēn】 所引《尚书纬》之说不足据。 宋 林之奇 《尚书集解》称“此说【shuō】不然”。

清 顾炎武 《日知录·书序》更引 孙宣侗 之说,谓:“不但《书序》可【kě】疑【yí】,并【bìng】百篇之名,亦未可【kě】信矣【yǐ】。”

分字解释


※ "删书"的意思解释、删书是什么意思由恒修居汉语词典查词提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