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诗人 > 唐代诗人 > 李商隐

李商隐简介

李商隐 李商隐,字义山,号【hào】玉溪(谿)生、樊【fán】南生,唐代著名诗【shī】人,祖籍【jí】河内【nèi】(今【jīn】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【yáng】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【tā】擅【shàn】长诗歌【gē】写作,骈【pián】文【wén】文学价值【zhí】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【yī】,和杜牧合称“小【xiǎo】李杜”,与温【wēn】庭【tíng】筠合称【chēng】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【de】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【zài】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【sī】新奇,风【fēng】格【gé】秾丽【lì】,尤其是一些【xiē】爱【ài】情诗【shī】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【dòng】人,广为【wéi】传诵【sòng】。但【dàn】部分诗歌过于隐【yǐn】晦迷离,难于索【suǒ】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【kūn】好,独【dú】恨【hèn】无人作【zuò】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沁阳(今【jīn】河南【nán】焦作市沁阳与【yǔ】博爱县交界之处【chù】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【yì】山诗集》。 ...〔► 李商隐的诗文(491篇)李商隐的名句(93条)

轶事典故

一门三进士
  李商隐曾自称与【yǔ】唐【táng】朝的皇族同宗,经考证【zhèng】确认李商【shāng】隐【yǐn】是唐【táng】代【dài】皇【huáng】族的远房宗【zōng】室。但是没有历【lì】史文献证明【míng】此事【shì】,因而【ér】可以认【rèn】为李商【shāng】隐和唐朝皇【huáng】室的这种血【xuè】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。李商隐在诗歌【gē】和文章中数次申明自己的皇【huáng】族宗【zōng】室身份,但这没有给他【tā】带来【lái】任何实际的利益。

  李李商隐的家世【shì】,有记载【zǎi】的可以追溯到他【tā】的高祖李涉。李涉曾【céng】担任过最高【gāo】级的行政【zhèng】职【zhí】位是美原(治今【jīn】陕西富平西北)县【xiàn】令;曾祖李【lǐ】叔恒(一【yī】作叔【shū】洪),曾任安阳【yáng】(今属河南)县【xiàn】尉;祖父李俌,曾任邢州(治今河【hé】北邢【xíng】台)录事参军;父【fù】亲李【lǐ】嗣,曾【céng】任【rèn】殿中侍御史,在李商隐出生的时候,李【lǐ】嗣任获嘉(今【jīn】属河南【nán】)县令。

  李李商隐一门三进士,李家的第一位【wèi】进【jìn】士是安阳君【jun1】李叔洪。李叔洪是李商隐的【de】爷爷,年十九,一【yī】举中进士【shì】第,与【yǔ】彭城刘长卿、虚清河【hé】张【zhāng】楚金【jīn】齐【qí】名。始命於安阳,年二十九逝世,葬【zàng】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【xiān】大夫故美原令【lìng】之左次【cì】。关于李叔洪【hóng】,史藉记载他的事迹很少。

望提遭嫉
  李五代·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中记载【zǎi】:在令狐楚去世【shì】后多年的某个重阳【yáng】节,李商【shāng】隐拜访令【lìng】狐绹,恰好令【lìng】狐绹【táo】不在家。在此【cǐ】之前,李商隐已曾【céng】经多次【cì】向身居高位的令狐【hú】绹陈诉旧情,希望【wàng】得到提携【xié】,都遭到对方的冷遇。感慨之余,就题【tí】了一【yī】首诗在令狐绹家的【de】厅里:“曾共山翁把酒时,霜天白菊绕【rào】阶【jiē】墀。十【shí】年泉下无消息【xī】,九日樽前有所思。不学汉臣栽苜蓿,空【kōng】教楚【chǔ】客咏江蓠。郎君官贵施行马,东阁无【wú】因再【zài】得窥。”委婉地讽刺令【lìng】狐【hú】绹忘记旧日的友情【qíng】。令【lìng】狐绹回来看【kàn】到【dào】这首【shǒu】诗【shī】,既惭愧又惆怅,于是【shì】令人将这间厅锁【suǒ】起来,终生不开。后来又有人说,这首诗使令狐绹【táo】恼羞成怒,很想铲除题诗的墙【qiáng】壁,但由于这首【shǒu】诗【shī】里【lǐ】有出现了他父【fù】亲的名字(“楚”),按照当时的习俗【sú】,他无法毁掉【diào】诗【shī】作,就只【zhī】好锁上门不看。也因此更【gèng】加嫉恨李商隐。

闻诗识李
  李宋·姚宽【kuān】《西溪丛语》中记载唐末流传的一个【gè】故事:一群文【wén】人在洞庭湖中泛舟游玩,有【yǒu】人提议以木兰为题作诗。于是【shì】众【zhòng】人一【yī】边饮酒一边轮流赋诗。这时,突然出现一位贫穷【qióng】的书生,口占【zhàn】一绝【jué】:“洞庭波冷【lěng】晓侵云,日日征帆送远人。几度木兰舟上望,不【bú】知元是【shì】此【cǐ】花身【shēn】。”吟罢【bà】隐身【shēn】而去。大家都感到惊奇,后来得知【zhī】,这【zhè】人就是李商隐的【de】鬼魂。在另一个版本(宋【sòng】·李颀《古【gǔ】今诗话【huà】》)中【zhōng】并【bìng】没有鬼魂出现,是一【yī】群诗人在长【zhǎng】安聚会时,有人朗诵这【zhè】首诗,大家【jiā】才发现原来他就是李商【shāng】隐。

乐天投儿
  李宋·蔡【cài】居【jū】厚【hòu】《蔡【cài】宽夫诗话》中说:白居【jū】易晚年非【fēi】常【cháng】喜爱李商隐的诗【shī】,曾经【jīng】开玩笑地【dì】说【shuō】:希望我【wǒ】死后能够投胎当你的儿子。后来【lái】李商隐大儿子出世取【qǔ】名叫【jiào】白老,这个【gè】儿子却十分蠢笨。直到小儿子出【chū】世,小【xiǎo】儿子倒十分聪【cōng】慧,大家都笑说【shuō】如果白居易投胎,小儿子才是。

生吞李诗
  李宋·李颀【qí】《古【gǔ】今【jīn】诗话》中记载:北宋杨亿、刘【liú】筠等人互相以【yǐ】诗唱和,创【chuàng】立“西昆体”,以学习李商隐的诗歌风格著名。当时有一位职【zhí】业演【yǎn】员【yuán】扮演李商隐,穿【chuān】着破烂的衣服,对别人【rén】说:杨【yáng】亿他们活生【shēng】生【shēng】撕【sī】破了我的衣服。引起大【dà】家的笑声。有人用这个故事来讽刺“西昆体”诗派对李【lǐ】商隐【yǐn】的【de】继承是生吞活【huó】剥。

良师益友
  李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【fù】亲,对他影响最大的老【lǎo】师,则是他回到故乡后遇到的【de】一位【wèi】同族叔【shū】父。这位堂叔父【fù】曾【céng】上【shàng】过太学,但没有【yǒu】做过官,终身隐居。据李商隐【yǐn】回忆【yì】,这位叔父【fù】在经学、小学、古文【wén】、书法方面均有造诣,而且对李【lǐ】商隐非常【cháng】器重。受他的影响【xiǎng】,李商隐【yǐn】“能为古文,不【bú】喜偶对”。大约【yuē】在他16岁时,写出【chū】了【le】两篇优秀的文【wén】章(《才论》、《圣论》,今不【bú】存),获【huò】得一些士【shì】大【dà】夫的赞赏。这些士大夫中,就包括时任【rèn】天平【píng】军【jun1】节度【dù】使的令【lìng】狐楚。

  李令狐【hú】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中又一位重要【yào】的人物,他本【běn】人是骈体【tǐ】文的专家,对李商隐的才【cái】华非【fēi】常欣赏【shǎng】,不仅【jǐn】教【jiāo】授【shòu】他骈体【tǐ】文的写作【zuò】技【jì】巧,而且还资助他的家【jiā】庭生活,鼓励他【tā】与自己的【de】子弟交游。在令狐楚的帮助下,李商隐的骈体文【wén】写作进步非常迅速,由此他【tā】获得极大的信【xìn】心,希望可【kě】以凭借这种能力展开【kāi】他的仕【shì】途。在这一【yī】时【shí】期【qī】(大和【hé】四年【nián】,公元830年)的《谢【xiè】书》中,李【lǐ】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【de】感激之情以【yǐ】及本【běn】人的踌【chóu】躇满志:“微意何曾有一毫【háo】,空携笔砚【yàn】奉龙韬。自蒙夜半【bàn】传书后,不羡王祥有佩刀。”

主要成就

诗歌成就
  李商【shāng】隐通常被视作唐【táng】代后期最【zuì】杰出的诗人,其【qí】诗风【fēng】受李贺影响颇深,在句法、章【zhāng】法和结【jié】构方面则受到杜甫和韩【hán】愈的影响。许多评论【lùn】家认为,在【zài】唐朝的优秀【xiù】诗人中,他的重【chóng】要性仅次于杜甫、李白、王【wáng】维等人。就诗歌【gē】风格的独特性【xìng】而言,他与其【qí】他任【rèn】何诗人相比都不逊色。但【dàn】用典相对【duì】较【jiào】多,有【yǒu】晦涩之【zhī】嫌。赞赏【shǎng】李商隐诗歌和批评他的人,所针对的都是他【tā】鲜明的个【gè】人风格。后世许多诗人模仿李商【shāng】隐的风【fēng】格,但没有一位被认可。根据刘【liú】学锴【kǎi】、余恕诚的整理【lǐ】研究,李商隐流【liú】传下【xià】来的诗歌共【gòng】594首,又《集》外诗16首,陈尚君《全【quán】唐诗补编【biān】》录入【rù】4首【shǒu】,共【gòng】存诗【shī】614首,但是有【yǒu】的诗显然为误入。其中381首已经基本确定了【le】写作的时间,213首无法【fǎ】归入【rù】具体的年份【fèn】。此【cǐ】外,还【hái】有十【shí】来首怀疑是【shì】李商【shāng】隐的诗作,不过证据欠充分。
  从吟咏的题材来看,李商隐的诗歌主要可以分为几类:
  政治和咏史。作为一个关心政治的知识分子,李【lǐ】商隐写了大量这方【fāng】面的【de】诗歌,留存【cún】下来的约【yuē】有一百首【shǒu】左右。其中《韩【hán】碑》、《行次西郊作一【yī】百韵》、《随【suí】师东》、《有感二【èr】首【shǒu】》等,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作品。李商隐早【zǎo】期的政治诗指陈时局,语气严厉悲【bēi】愤,又【yòu】含【hán】有自我期许的意味,很能反应他当时的心态。在关【guān】于政治和【hé】社会内【nèi】容的【de】诗歌中,借用历【lì】史题材反映对当【dāng】代社会的意见,是李商隐此类诗【shī】歌的一【yī】个【gè】特【tè】色。《富平少侯【hóu】》、《北齐二首》、《茂陵》等,就是其中的【de】代表。
  抒怀和咏物【wù】。李商隐一【yī】生仕【shì】途【tú】坎坷,心【xīn】中的【de】抱负无法【fǎ】得到实现,于【yú】是就【jiù】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。《安定城楼》、《春日寄【jì】怀【huái】》、《乐游【yóu】原》、《杜工部蜀中离席【xí】》是流传【chuán】得较广的【de】几首。值得【dé】注意的是【shì】,这类内容的作品【pǐn】中许多七言【yán】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【chóng】要【yào】继承者。
  感情诗。包括【kuò】大【dà】多【duō】数【shù】无题【tí】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【shāng】隐诗歌中最富有特【tè】色的部分,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。《锦【jǐn】瑟》、《燕台诗》、《碧城三首》、《重【chóng】过圣女祠》等,保持了与无题【tí】诗类似【sì】的风格。而《柳【liǔ】枝五首》、《夜【yè】雨寄【jì】北》、《悼伤后赴【fù】东蜀辟至【zhì】散关遇【yù】雪》等,则反【fǎn】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【zhǒng】风格的意境。
  应酬和【hé】交际。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【shī】作中,写给令狐绹【táo】的几首(《酬别令狐补【bǔ】阙》、《寄令狐郎中【zhōng】》、《酬令【lìng】狐郎中见寄》、《寄令狐学士》、《梦令狐学士》、《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【xì】赠》)特别引【yǐn】人注意【yì】,为解释【shì】他与令狐绹【táo】的关系提供了【le】直接的证据。李诗广纳【nà】前人所长,承杜【dù】甫七律【lǜ】的沉郁顿挫,融齐梁【liáng】诗的华丽浓艳【yàn】,学【xué】李贺诗【shī】的【de】鬼异幻想【xiǎng】,形成了他深情、缠绵、绮丽【lì】、精巧的风【fēng】格。李诗还善于用典,借【jiè】助恰【qià】当的历史【shǐ】类比,使隐【yǐn】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【biǎo】达。李商隐【yǐn】《东还》诗脍【kuài】灸人【rén】口,赏读该诗,可看出【chū】李商隐所表露归【guī】去寻【xún】师学仙【xiān】只是一句【jù】托辞【cí】,所谓学道【dào】不过借此疏解自己内【nèi】心不【bú】平与【yǔ】感叹自己命【mìng】运的不幸,更【gèng】有面对【duì】朝政种【zhǒng】种【zhǒng】荒淫无【wú】道的愤慨以及对正一步步走向衰败的唐皇朝的【de】哀叹。
  《东还》
  自有仙才自不知,十年长梦采华芝。
  秋风动地黄云暮,归云嵩阳寻旧师。
  注:郑板桥十分喜欢这【zhè】首唐 李商隐【yǐn】《东还》诗,常用【yòng】其独特的“板【bǎn】桥【qiáo】体”题写赠送亲【qīn】友,故【gù】后【hòu】来误把这首李商隐《东还【hái】》诗认为是郑板桥写的,在“郑板桥集 - 诗词【cí】”、《书七绝十【shí】五首【shǒu】长卷》等书箱【xiāng】中都被收【shōu】录。《东还【hái】》诗作者是李商隐!

诗歌风格
  李商隐的诗【shī】歌体【tǐ】现【xiàn】了他的【de】思想,其人基本思想【xiǎng】基本【běn】属于儒家,但看中实用,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【pàn】精【jīng】神,认【rèn】为不必规规【guī】然以孔子【zǐ】为师【shī】,不必以“能让”为贤等【děng】。他还有【yǒu】佛【fó】道思想,主张以“自然”为祖。
  李商隐的【de】诗具有【yǒu】鲜明而独特的艺【yì】术风格,文辞清丽、意韵深微【wēi】,有【yǒu】些诗【shī】可作多种【zhǒng】解释,好用典,有些诗较【jiào】晦【huì】涩。现存约600首,特别【bié】是其【qí】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,而最【zuì】为突出的便是他【tā】的爱情诗。李商【shāng】隐擅作七【qī】律和【hé】五言排律,七绝也有【yǒu】不少杰出的作品。清朝【cháo】诗人叶燮【xiè】在《原诗》中评李商【shāng】隐的七绝“寄托深而措【cuò】辞婉【wǎn】,实【shí】可空百代无其匹也【yě】。”
  他【tā】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【zài】技巧上的传统,也有部【bù】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。与杜甫相似,李商隐的【de】诗经常【cháng】用典,而【ér】且比杜甫用【yòng】得【dé】更深【shēn】更难懂【dǒng】,而且常常【cháng】每【měi】句读用典故【gù】。他在用典上有【yǒu】所独【dú】创,喜用【yòng】各【gè】种象征【zhēng】、比兴手法,有时读【dú】了整首诗也不【bú】清楚目【mù】的为何【hé】。而典故本身的意【yì】义,常常不是【shì】李商隐在诗【shī】中【zhōng】所【suǒ】要表达的意义。例如《常娥【é】》(嫦娥),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,纪昀认为是悼【dào】亡之作【zuò】,有人认为是描写【xiě】女道士,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,众说纷纭。
  也正是【shì】他好用典故的风格,形成了【le】他作诗的独特风【fēng】格。据【jù】宋代黄鉴的笔【bǐ】记《杨文公谈苑》记载,李商【shāng】隐每作诗,一定【dìng】要查阅很多书籍,屋【wū】子里到【dào】处乱【luàn】摊,被人比作【zuò】“獭祭【jì】鱼”。明王【wáng】士桢也【yě】以玩笑的口吻说【shuō】:“獭【tǎ】祭曾惊博【bó】奥殚,一篇锦【jǐn】瑟解人难。”(《戏仿元遗山【shān】论诗绝句》)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【shí】用典太过【guò】,犯【fàn】了晦涩的【de】毛病,使人【rén】无法【fǎ】了解他的诗意【yì】。鲁迅曾说:“玉溪生清词丽句,何敢比肩,而【ér】用【yòng】典太【tài】多,则【zé】为我所不满。”(1934年12月【yuè】致【zhì】杨霁云的信)
  此外,李商隐的诗辞藻华丽,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。

诗歌影响
  施【shī】蛰存认为,李商隐【yǐn】的诗的社会意义【yì】虽【suī】然不【bú】及李白、杜甫【fǔ】、白居【jū】易,但是李商隐是对后世最有影响力【lì】的诗人,因【yīn】为爱好李商隐【yǐn】诗的人比爱好【hǎo】李、杜、白诗的人更多。在清代【dài】孙洙编【biān】选的《唐诗三百【bǎi】首》中,收入【rù】李商隐【yǐn】的诗【shī】作32首,数量仅次于杜甫【fǔ】(38首),居第二位,而王维入选【xuǎn】29首、李【lǐ】白入选【xuǎn】27首。这【zhè】个唐诗选本在中国家喻【yù】户晓,由【yóu】此也可以看出李商隐在普【pǔ】通【tōng】民众中的巨大影响。
  晚唐【táng】时期,韩偓、吴【wú】融【róng】和唐彦谦已经开始【shǐ】自觉学习李商隐的【de】诗【shī】歌风格【gé】。到了【le】宋代,学习【xí】李【lǐ】商隐的诗人就更多了。据叶燮说:“宋人七绝,大概学【xué】杜甫者什六七,学李商隐者什三四【sì】。”(《原【yuán】诗》)北宋初期的杨亿【yì】、刘筠、钱惟【wéi】演等【děng】人宗法【fǎ】李商隐,经【jīng】常互相唱和,追求辞藻华【huá】美、对仗工整,并刊行了一部《西昆酬【chóu】唱集》,被称为【wéi】西【xī】昆【kūn】体。在当时颇有【yǒu】影响【xiǎng】,但是未【wèi】学到李商隐【yǐn】诗歌精髓,成就【jiù】非常有限,影【yǐng】响力也随着欧阳修等人【rén】走上【shàng】文坛【tán】而消失【shī】。此【cǐ】外,王安石对李商【shāng】隐也评价很高,认为他【tā】的【de】一些【xiē】诗作“虽老杜无以过也【yě】”(《蔡宽夫诗话》)。王安石本人的诗歌风格也明显【xiǎn】受到李商隐的影响。
  明【míng】朝【cháo】的诗人从前、后【hòu】七子到陈子龙、钱谦益【yì】、吴伟业,都【dōu】受到李商隐的影响。明清【qīng】二朝喜欢写艳情诗【shī】的人更【gèng】是专学李【lǐ】商隐【yǐn】的无题诗,例如明末诗人王彦【yàn】泓的《疑云【yún】集》和《疑雨集》》(注:《疑云集》是【shì】否为王【wáng】彦泓作品集,学术界存在较大争议【yì】)。民国【guó】时期鸳鸯蝴蝶派小【xiǎo】说中的【de】香【xiāng】艳诗也【yě】是受到他的影响。

无题诗
  李【lǐ】商隐以无题诗著名【míng】。根【gēn】据《李商隐诗歌【gē】集解》里所【suǒ】收诗歌的统计【jì】,基本可以【yǐ】确认诗人写作时【shí】即以《无题【tí】》命名的共【gòng】有15首:
  《无题》(八岁偷照镜)
  《无题》(照梁初有情)
  《无题二首》(昨夜星辰;闻道阊门)
  《无题四首》(来是空言;飒飒东南;含情春畹晚;何处哀筝)
  《无题》(相见时难)
  《无题》(紫府仙人)
  《无题二首》(凤尾香罗;重帷深下)
  《无题》(近知名阿侯)
  《无题》(白道萦回)
  《无题》(万里风波)
  另有5首在通行【háng】的诗【shī】集中经常被标【biāo】为“无题”的【de】(五律“幽人不【bú】倦赏”、七绝“长眉画【huà】了”、“寿阳公主”、“待得【dé】郎来【lái】”、“户外重【chóng】阴”),经冯浩【hào】、纪昀等人考订【dìng】,认为多【duō】半是由于版本问题而产生的原题丢失情况,并非【fēi】真正【zhèng】的无【wú】题诗。
  有些研究者(如【rú】杨柳)认为李【lǐ】商隐诗集中【zhōng】部分有【yǒu】题目的诗也应该属【shǔ】于无【wú】题诗一类,理由是【shì】这些诗的题目往【wǎng】往是从诗的首句中取前几【jǐ】字为【wéi】题(如《昨日》、《日射》等),或者【zhě】诗题【tí】与内【nèi】容本身毫无联系(如《为有》、《一片》等)。但【dàn】如果以这【zhè】样的标准来看,李商隐诗【shī】集【jí】中可【kě】以【yǐ】归入无题诗的就【jiù】有近百首之多。所以【yǐ】此说并没有【yǒu】得到多数人【rén】的支持。
  另一方面,许多人【rén】倾向【xiàng】于【yú】将《锦瑟【sè】》、《碧【bì】城三首》、《玉山》等诗与无题诗相【xiàng】提并论,认为它【tā】们在写法和意境有相【xiàng】似【sì】的【de】地【dì】方【fāng】,都是通过隐晦【huì】的笔触表现一种微妙复杂的感【gǎn】情。事实上,正是这【zhè】种一言难尽的【de】情形【xíng】,使【shǐ】得【dé】无题【tí】诗吸引了众多的研究者,都试图对这些诗的真正含义作出解释。然而没【méi】有一个人的【de】注解能【néng】够非常令人信服的【de】阐明诗中的涵【hán】义。
  觉得李商【shāng】隐的《无题》诗等肯定是男女之情的诗句,而且【qiě】不是一般的男女之情【qíng】。唐人对于男女【nǚ】之情没【méi】有太多【duō】的【de】约束,如果李商隐是和一般的歌女什么的来往,就可【kě】以像杜【dù】牧一样大大【dà】方方地说什么“楚腰纤细掌中轻”之类的话。联系到电影《2046》上那个周慕云最后也是【shì】一腔郁闷,想【xiǎng】说又无处说,只好【hǎo】无奈地挖个树【shù】洞,把话说到树洞【dòng】里,猜想【xiǎng】李【lǐ】商【shāng】隐多【duō】半是爱上了一位有夫之妇,而【ér】且这位【wèi】有【yǒu】夫之妇的身【shēn】份很不寻常,甚至可能是皇妃之【zhī】类高贵的【de】人,因为大家【jiā】一会【huì】看【kàn】下《碧城【chéng】三【sān】首》那几首,暗喻了【le】女【nǚ】主角【jiǎo】的【de】身份之高,恐怕只有【yǒu】皇室中人才【cái】够得【dé】上。在唐代,未婚男女间的私【sī】情以【yǐ】及官宦才【cái】子们和【hé】风【fēng】尘【chén】女子的私情都是【shì】比【bǐ】较能被社会【huì】容忍的,像《莺莺传》和《李【lǐ】娃【wá】传》什么的【de】都【dōu】是这样,但有夫之妇和【hé】人偷情也是很危险【xiǎn】的,像《非烟传【chuán】》上,步飞烟【yān】和书生陆象私【sī】通,就被【bèi】她老【lǎo】公【gōng】绑在【zài】柱上活活打死了。所以【yǐ】李商隐这些《无题【tí】》诗作只【zhī】能认【rèn】为【wéi】就【jiù】是【shì】和那位和李商隐有【yǒu】情的【de】美丽的女子来往的诗作,并非全【quán】是李商隐所写。之所【suǒ】以这样说,是觉得《无题【tí】》诗中有一【yī】句““晓镜但【dàn】愁云鬓改,夜吟应【yīng】觉月光【guāng】寒”,只有美丽【lì】的女子【zǐ】才会这样【yàng】细致【zhì】地注意到镜中鬓改的【de】细节,唐【táng】朝【cháo】还有位美【měi】丽的诗人叫做【zuò】薛媛【yuán】,有首诗也【yě】不错,她诗就是【shì】这样写的【de】:“欲【yù】下丹青【qīng】笔,先拮宝镜寒。 已经颜索寞,渐觉鬓凋【diāo】残。 泪眼描将易,愁肠【cháng】写出难。 恐君浑【hún】忘却,时展画图【tú】看【kàn】。”倒和“晓【xiǎo】镜但愁云鬓改【gǎi】,夜吟应觉月光寒”同【tóng】一机杼。
  冯浩在《玉溪【xī】生诗【shī】集笺注》总结【jié】了前人关于无题诗【shī】的【de】笺注工作,从中可以【yǐ】看【kàn】出诸家观点之大不同:“自【zì】来解无题诸【zhū】诗者,或谓其【qí】皆属寓言,或谓【wèi】其【qí】尽【jìn】赋本【běn】事。各持偏见,互持莫决。余细读全集【jí】,乃至【zhì】实有寄【jì】托者多,直做艳情者少,夹【jiá】在不分,令人【rén】迷乱耳。”。

人物生平

  李商隐(公元813—858),男【nán】,汉族,字义【yì】山,故又称【chēng】李【lǐ】义山,号玉溪【xī】(豀)生、樊南【nán】生【shēng】(樊南子),晚【wǎn】唐著名诗人【rén】。邠国公杜悰【cóng】的表兄弟【dì】。他【tā】祖【zǔ】籍怀州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【shì】下【xià】辖沁阳市、博爱县),生于河南荥【yíng】阳(今郑州荥阳)。19岁因文才深得【dé】牛党要员太【tài】平军节【jiē】度使令狐【hú】楚的赏【shǎng】识,引为幕【mù】府巡官。25岁进【jìn】士及第。26岁受聘于泾【jīng】源节度使王【wáng】茂元幕,辟为书【shū】记。王爱【ài】其才,招为婿【xù】。他【tā】因此遭【zāo】到牛党的排斥。此后,李商隐【yǐn】便【biàn】在牛李两党争斗的夹缝中求生存,辗转于各藩镇之【zhī】间当幕僚,郁郁而不【bú】得志,后潦倒【dǎo】终生【shēng】,46岁便忧郁而死【sǐ】。
  晚唐诗歌在前辈的光【guāng】芒照耀下有着【zhe】大不【bú】如【rú】前【qián】的趋势【shì】,而李商隐却又将唐诗推【tuī】向了又一个高【gāo】峰,是晚唐著名的诗人,杜牧与他齐名,两人【rén】并称【chēng】“小李【lǐ】杜”。李【lǐ】商【shāng】隐又与李【lǐ】贺、李白合【hé】称“三李【lǐ】”。与温庭筠合称【chēng】为“温【wēn】李”,因诗【shī】文与同时【shí】期【qī】的段成式、温庭【tíng】筠风格【gé】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【pái】行第十【shí】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【qí】诗构【gòu】思新奇,风【fēng】格秾丽,尤其是一【yī】些爱【ài】情诗【shī】与无题【tí】诗写得缠绵悱【fěi】恻,为人【rén】传诵。但部分【fèn】诗【shī】歌【gē】过于隐晦迷离【lí】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【shī】家总爱西昆好【hǎo】,独恨无人作郑笺【jiān】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【zhī】中【zhōng】,一【yī】生很【hěn】不得志。最后抑郁寡【guǎ】欢而【ér】死,死后【hòu】葬于郑州荥阳(今荥阳苜蓿洼村)。据《新唐书【shū】》有《樊南甲集》二十卷,《樊南【nán】乙集》二十卷,《玉奚生诗》三卷,《赋【fù】》一卷,《文》一卷,部分作品已失传【chuán】。有《李义山诗【shī】集》。

出身家世
  李商隐曾自【zì】称与唐朝的皇族同【tóng】宗【zōng】。经张采田考证【zhèng】,确认他是【shì】唐代皇【huáng】族的【de】远房宗室【shì】。[2]但是没有【yǒu】官方的【de】属籍文件证明此事,因【yīn】而可以认为【wéi】李商隐和唐【táng】朝皇室的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【xiàng】当遥远了。李【lǐ】商【shāng】隐数【shù】次在【zài】诗歌和文章中申【shēn】明【míng】自己的皇族宗室身【shēn】份,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【lì】益。
  李商隐的家世,有记载【zǎi】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【zǔ】李涉。李涉【shè】曾担【dān】任过【guò】最高【gāo】级的行政职【zhí】位是美原(治今【jīn】陕西富平【píng】西北)县令【lìng】;曾祖【zǔ】李叔恒(一作叔【shū】洪),曾任安阳(今属河南)县【xiàn】尉;祖父【fù】李俌【fǔ】,曾【céng】任邢州(治【zhì】今河【hé】北邢台)录事参军;父【fù】亲李【lǐ】嗣,曾【céng】任殿中【zhōng】侍御史,在李商隐【yǐn】出生【shēng】的时候,李嗣任【rèn】获嘉(今属河南)县令。

生卒年考
  商隐生年,冯浩【hào】主元和八年【nián】(813年)说,张采田【tián】主元和七年(812年)说。这是当今学者通常采用的【de】说【shuō】法【fǎ】。大部分学者【zhě】赞成【chéng】的是冯浩说,其最主【zhǔ】要【yào】的是【shì】文【wén】选《上崔华【huá】州书》所云:“中丞阁下【xià】:余【yú】生二十【shí】五年矣【yǐ】。”冯浩题注曰:“开成元【yuán】年十【shí】二月,《纪【jì】》以中【zhōng】书【shū】舍人崔龟从为华州防御使,例兼御【yù】史【shǐ】中丞宪衔,固有【yǒu】中丞阁下之称。”书上于开【kāi】成二年(837年)春初,诗人二十【shí】五岁。以此上推商隐生【shēng】于元和八年。至【zhì】于卒年,关涉诗人晚年行踪和创作,尤须一辨。

早年生活
  在李商隐10岁前后,他的【de】父【fù】亲在【zài】浙江幕【mù】府去世,他和母亲、弟【dì】妹们回到了河【hé】南【nán】故乡,生活贫困,要靠亲戚接【jiē】济。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,因此也就同【tóng】时背负上了【le】撑持门户的责任【rèn】。后来【lái】,他在文章【zhāng】中提到自己在【zài】少年时期曾“佣书贩舂”,即【jí】为别人【rén】抄书【shū】挣钱【qián】,贴补家用。
  李【lǐ】商隐早年【nián】的贫苦生活对【duì】他性格和【hé】观【guān】念的形【xíng】成【chéng】影响很【hěn】大【dà】。一方面,他渴望早日做官,以光【guāng】宗耀祖。事【shì】实上,他也【yě】确实【shí】努力承担起家族【zú】的责任。成年【nián】后,李商隐曾利用为母亲【qīn】守孝的时间,将寄葬在【zài】各地的【de】亲【qīn】属灵柩迁葬到荥阳。陈【chén】贻焮认为这是除了【le】受宗法思想【xiǎng】支【zhī】配外,还【hái】由于从小孤贫,家道衰微【wēi】,因此更加看重【chóng】骨肉之情。另一方面,早【zǎo】年【nián】的经历使他【tā】养成忧郁【yù】、敏感、清高【gāo】的性格,这些特征既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,也表现【xiàn】在【zài】他曲折坎坷的仕途生涯。
  李【lǐ】商隐的【de】启蒙教育可能来自他的父亲【qīn】,对他影响最【zuì】大的老师,则是他回【huí】到故乡后遇到的一位【wèi】同族【zú】叔父。这位堂叔父曾上过太学【xué】,但没有做过官,终【zhōng】身隐居。据李商隐回忆,这位叔父在经学、小学、古文、书法方面均有造【zào】诣,而且对李【lǐ】商隐非常器重【chóng】。受他的影响,李商隐“能为【wéi】古【gǔ】文,不喜偶对【duì】”。大约在他【tā】16岁【suì】时,写【xiě】出【chū】了两篇优秀的文章(《才论》、《圣论》,今不存),获得一些【xiē】士【shì】大【dà】夫【fū】的赞赏。这些【xiē】士大夫中,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【jiē】度使的令狐楚。
  令狐楚是李商隐求学生涯【yá】中又一【yī】位重要的人物【wù】,他本人是骈体文的专家,对李商【shāng】隐的才华非常欣赏,不【bú】仅教授他骈【pián】体【tǐ】文【wén】的写作【zuò】技【jì】巧,而且还资【zī】助他【tā】的家庭生活,鼓励他与自己的子弟交游。在令狐楚的帮助【zhù】下,李商隐的骈【pián】体文写作【zuò】进【jìn】步【bù】非常迅速,由此他获得【dé】极大的信心,希望可以凭借这种能力【lì】展开【kāi】他的仕【shì】途【tú】。在【zài】这一时期(大和四【sì】年,公元830年)的《谢书【shū】》中,李【lǐ】商隐表达了对令狐楚的【de】感激之情以及本人的踌躇【chú】满志【zhì】:“微意何曾【céng】有一毫,空携【xié】笔砚奉龙韬。自蒙夜半传书后,不羡王【wáng】祥有【yǒu】佩刀。”

应举之路
  在【zài】唐代,缺乏门第背景的【de】知识分【fèn】子希望【wàng】在仕【shì】途有所发【fā】展,主要的入口有【yǒu】两个:科举和幕【mù】府。前者【zhě】被【bèi】认为是进入【rù】官场的资格,是【shì】官方【fāng】对其行政能力的认可;后者是【shì】一【yī】些有势【shì】力【lì】的官僚自己培养的政治团队,如果表现出色,也【yě】往【wǎng】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【de】举【jǔ】荐成为朝【cháo】廷正式的官员。中晚【wǎn】唐时期,很多官员都既有考取科举的【de】资格,也有作为幕僚【liáo】的【de】经历。
  文宗开【kāi】成二年(837年),李商【shāng】隐考【kǎo】取了进士资格【gé】。在此之前【qián】,他已经失败过多次。李商隐【yǐn】初次应举的年份难以考证,有人相信甚至在10年之前——即文宗太和二【èr】年(828年)——李商隐就开始了他漫长而艰【jiān】苦的应举之【zhī】路【lù】。与大多【duō】数缺乏【fá】权势【shì】背景的【de】考生一样【yàng】,李【lǐ】商隐【yǐn】并不指望【wàng】一举成功。他流传下来的诗文中【zhōng】没有提及【jí】当时【shí】的情形,这【zhè】多少说明【míng】他对于初【chū】试的失败不【bú】是非常在意。然而,随着【zhe】失败次数的增多,他渐渐开始不满。在《送从翁【wēng】从东川弘农【nóng】尚书【shū】幕》诗中,他【tā】将没有录取他【tā】的考官(太和【hé】七年【nián】,)比喻【yù】成阻挠他【tā】成功的小【xiǎo】人:“鸾皇期一举【jǔ】,燕雀不相饶。”
  应举的失败【bài】不会让李【lǐ】商【shāng】隐反省自【zì】己学识【shí】不足。早在太和【hé】四年,曾经与他一起【qǐ】游【yóu】学的【de】令【lìng】狐绹就考中进士【shì】。这显【xiǎn】然不【bú】是因为令狐【hú】绹的学识才【cái】华比李商隐【yǐn】优秀,而是由于他父亲令狐【hú】楚的影响力。权贵【guì】们【men】互相提携,大量录取上流社会关系网中的考生,在【zài】唐代科举中是很普遍的现【xiàn】象。许多缺乏靠山的考生都会在考【kǎo】试之前就【jiù】去刻意【yì】结交关系,或者想出种种办法引起考【kǎo】官及名流的注意。据李商【shāng】隐【yǐn】自述,他在这方面是比较低【dī】调的(《与陶【táo】进士书》),但如果说他不曾对令狐楚寄【jì】予希【xī】望,可能性也不大。从李商隐在开成【chéng】元年【nián】写给【gěi】令狐绹【táo】的一封信中“尔【ěr】来足下仕益达,仆固不动”之类【lèi】的话,可以看出【chū】他【tā】的情绪已经相当烦【fán】躁了。而【ér】他【tā】于开【kāi】成二【èr】年【nián】的中举【jǔ】,也正是令狐父子【zǐ】对当值考官施加影响的【de】结果。

步入仕途
  李商隐考中进【jìn】士的当年(开成二年,837年【nián】)年【nián】末【mò】,令狐楚病逝。在【zài】参与料理令狐【hú】楚的丧事后【hòu】不久,李商隐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【yuán】的聘请,去泾州(治今甘【gān】肃泾【jīng】县北【běi】)作了王的幕僚【liáo】。王【wáng】茂元【yuán】对李商【shāng】隐的才华【huá】非常欣赏,甚至将女【nǚ】儿嫁给了【le】他【tā】。从李商隐后【hòu】来【lái】的经【jīng】历中可以看出,这【zhè】桩婚姻将其【qí】拖入了牛李党【dǎng】争的政治漩涡中。
  李商隐的尴尬处境【jìng】在于【yú】:王【wáng】茂元【yuán】与李德裕交好,被视为“李党”的成员;而令狐【hú】楚【chǔ】父子属于“牛党”。因此,他的行为就被【bèi】很轻易地被【bèi】解读【dú】为【wéi】对刚刚去世的老师和恩主的背叛。李商隐很快【kuài】就为【wéi】此付出了【le】代【dài】价。在唐代,取得进【jìn】士资格一【yī】般并不会【huì】立即【jí】授予官职,还需要再【zài】通过由【yóu】吏部举办的考试。开成三年【nián】(838年)春天,李商隐参【cān】加授官考试【shì】,结果在复审中被【bèi】除名【míng】。这件事对【duì】李【lǐ】商隐最直【zhí】接的【de】影响【xiǎng】是使得他获得朝廷正式官职【zhí】的时间推迟【chí】了一年。不过,他并没有【yǒu】后【hòu】悔【huǐ】娶了王茂元的女儿王【wáng】晏媄。他【tā】们婚【hūn】后的感情【qíng】很好,在李商隐的眼中,王氏是一位秀丽温和【hé】体贴的妻子。
  开成四年(839年),李商【shāng】隐再次参加授【shòu】官考试,顺【shùn】利通【tōng】过,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。这是一个低级的官【guān】职【zhí】,但有一定的【de】发展【zhǎn】机会。没过多久,被【bèi】调任弘农(今河南灵【líng】宝)县尉。虽然县【xiàn】尉与校书郎的品级差不多,但远离【lí】权力的【de】中心【xīn】,显然会【huì】使【shǐ】以后发展受到影响。李商隐【yǐn】在弘农任职【zhí】期间很不【bú】顺利,他因为替死囚减刑(“活【huó】狱”)而受到上司陕虢观察【chá】使孙【sūn】简的责难。孙简很可能以某种【zhǒng】不【bú】留【liú】情面的态【tài】度【dù】对待李商隐,使他感到非常屈辱,难以忍受【shòu】,最终以【yǐ】请长假的方式辞【cí】职(《任弘农尉献【xiàn】州刺史【shǐ】乞假归【guī】京【jīng】》)。凑【còu】巧【qiǎo】的是,在此前后【hòu】孙简正好【hǎo】被调走,接任的姚合设法缓和了紧张【zhāng】的局面【miàn】,在他的劝慰【wèi】下,李商【shāng】隐勉强留了下来。但【dàn】他此刻显【xiǎn】然已经没有心情【qíng】继【jì】续工作,不久【jiǔ】(开成【chéng】五年,840年)就再次辞职并【bìng】得到获准。

闲居时期
  辞去了【le】弘农县尉,李商隐经过一段时间的【de】调整,于武宗会昌二年(842年)设法又回到【dào】秘书省任职。这一次,他的【de】职【zhí】位(“正【zhèng】字【zì】”)品阶比之前【qián】的(“校书郎”)还低。即便如【rú】此,李【lǐ】商【shāng】隐毕竟又有了一【yī】个新的发展起点。在唐代,大家普遍认【rèn】为在京城里的任【rèn】职会比【bǐ】外派的官员有更多【duō】的机会升迁,而李商隐所在【zài】的秘书省,又比较容易受【shòu】到高层【céng】的关注【zhù】。对李【lǐ】商隐而【ér】言,另一个【gè】好【hǎo】消息是,宰【zǎi】相【xiàng】李德裕【yù】获【huò】得【dé】了武宗【zōng】充分的【de】信任,这位精干的【de】政治家【jiā】几乎被授予全权处【chù】理【lǐ】朝政。李商隐积极支持【chí】李德裕的政治主【zhǔ】张,他踌躇满志,有【yǒu】理由期待受到重用的机【jī】会。
  然而,命运似乎与他【tā】开了一个大【dà】大的玩笑:李商隐重入秘书省不【bú】到【dào】一年,他的母亲去【qù】世。他必须遵循【xún】惯【guàn】例,离【lí】职回家守孝三年。这意味着年【nián】届而立【lì】的李商【shāng】隐【yǐn】不得不【bú】放弃【qì】跻身权力阶层【céng】的最好的机会。这次变故对【duì】李商隐政治【zhì】生涯【yá】的打击是致命的【de】。他闲居在家的三【sān】年(会昌二【èr】年末至【zhì】会昌四【sì】年【nián】末),是李德裕执政【zhèng】最辉煌【huáng】的时期。错过了这个时期,随【suí】着不【bú】久之后武宗的去世【shì】,李【lǐ】德裕政治集团骤然失势,李商隐【yǐn】已【yǐ】经难以找到政治上【shàng】的知音。会昌三【sān】年【nián】(843年【nián】),李商隐的岳父王茂元在代表政府讨伐藩镇【zhèn】叛乱【luàn】时病故。王茂元生前没有利用自己【jǐ】的【de】影响力帮助【zhù】李【lǐ】商隐的升迁,但他的去世无疑使【shǐ】李商隐的处【chù】境更加困难。
  李商隐【yǐn】在闲【xián】居的几年里处理【lǐ】了一些【xiē】家庭【tíng】的【de】事务【wù】,其中【zhōng】最主要的一项工作,就是将一些亲属的墓葬迁回了故乡的家族墓园【yuán】。这【zhè】种维护家族荣誉【yù】的努力多少使他获得【dé】心理上的满足。从【cóng】现存的部分【fèn】诗文中可以看出【chū】,李商隐【yǐn】尽量调整自己的心态,淡化【huà】对政【zhèng】治生涯的兴趣和期待。他有时从事农耕,声称自己“渴然有农夫【fū】望岁【suì】之志【zhì】”,模仿陶渊明的风格【gé】写作【zuò】田园诗歌。不过【guò】,纷乱【luàn】的时局始终吸引【yǐn】着李【lǐ】商【shāng】隐的注意力【lì】。他【tā】有非常【cháng】鲜明的政治倾向,几乎无法【fǎ】隐藏。

幕府游历
  会昌五年(845年)十月,李【lǐ】商隐结束【shù】了守孝,重【chóng】新回到秘书省【shěng】。此时,武宗与宰相李德裕富有效率的合作关系【xì】已经到了晚【wǎn】期【qī】。次年三月,武宗【zōng】去世,传言他是由于【yú】长期【qī】服用道【dào】士进献【xiàn】的长生药而中毒身【shēn】亡。经过一系列的宫廷斗争,宣宗李忱即位,他【tā】反【fǎn】对武宗的【de】大【dà】部分政策,尤其厌恶李【lǐ】德【dé】裕。因此【cǐ】,几乎整个会昌六年(846年),都持续新一轮政治【zhì】清洗,曾经权倾一时的宰相李德裕及其支【zhī】持者迅速被排挤出权力中【zhōng】心【xīn】。在宣宗本人的支【zhī】持下,以白敏【mǐn】中为首的牛党新势力逐渐占据【jù】了政府【fǔ】中的重【chóng】要位【wèi】置【zhì】。
  这一年,李商隐【yǐn】在秘书省任正字。35岁的【de】李【lǐ】商隐终于有了儿【ér】子(李【lǐ】衮师),他的【de】堂弟李羲叟也在这一年中了进【jìn】士,这【zhè】两个好消息大概只能让【ràng】他兴奋一时。由【yóu】于支持李德裕的政治纲领以及之前就被令【lìng】狐绹等人视为背叛,他不【bú】大可能分享牛党的胜利【lì】。尽【jìn】管【guǎn】他的职【zhí】位几乎低得不值【zhí】得【dé】在权【quán】力【lì】斗【dòu】争中被排挤【jǐ】,但仍然可以【yǐ】想象他的郁闷心【xīn】情。因此【cǐ】,当大中【zhōng】元年(847年)桂管观【guān】察【chá】使郑【zhèng】亚邀请【qǐng】他往【wǎng】赴桂林任职【zhí】时,他几【jǐ】乎没有犹豫。[6] 从太【tài】和三年(829年)受聘于当时的天平军节度【dù】使令狐楚开始【shǐ】,李商【shāng】隐多次进【jìn】入地方官员的运作【zuò】机【jī】构中担【dān】任幕僚的角色。事实上,他身为幕【mù】僚的经【jīng】历比正式【shì】任【rèn】职于朝廷【tíng】的时【shí】间更长。不过,在【zài】宣宗大中元年(847年【nián】)之前,他似乎【hū】一直将这样的经历作为过【guò】渡。对于【yú】在政治上颇有抱负【fù】的李商隐【yǐn】来说,这种【zhǒng】经验非【fēi】常重要,既是他历【lì】练【liàn】工【gōng】作能【néng】力的【de】过【guò】程,也是积累社会关系的途径【jìng】。不过,毕竟只是为【wéi】日后的【de】大展宏图而进行的准【zhǔn】备活动。从时间上【shàng】看【kàn】,以往每一次的工作经验几乎都在数【shù】月之内,变动频繁,而且一旦有了入朝为官的机【jī】会,就会立即辞去幕府的【de】工作。而这【zhè】一次,李商隐作【zuò】为郑亚的幕【mù】僚前往桂林时,他也许还没有【yǒu】意识到自己【jǐ】的仕途已近末路。在之【zhī】后【hòu】的10年【nián】间,他将在幕府游【yóu】历中逐渐耗【hào】尽【jìn】所有的政治热情。
  大【dà】中【zhōng】元年三月,李商隐告别【bié】家人,随郑亚出发,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行程【chéng】,来到距京城【chéng】大【dà】约【yuē】5000里以【yǐ】外的【de】南方。郑亚的这次南【nán】迁,是牛党清洗计划的一部分。李商隐愿意主动跟从一位被贬斥【chì】的官员,表明他同情【qíng】李德裕【yù】一党【dǎng】。另一方面,也显【xiǎn】示对自己的升迁不再抱有【yǒu】信【xìn】心了。在桂【guì】林不到一年【nián】,郑亚就再次被贬官为循州刺史【shǐ】,李商隐也【yě】随【suí】之失去了工作。大中二【èr】年【nián】秋,他回到京城【chéng】长安。据【jù】说,他在潦倒【dǎo】之际,写信给故友令狐【hú】绹(他已经进入权力【lì】的【de】核【hé】心【xīn】)请求帮助,但【dàn】遭【zāo】到【dào】拒绝,结果只能通过自【zì】己【jǐ】考试得到一个【gè】盩厔县尉的小职位。具有讽刺意味的是:10年之前【qián】,他正好也是一个相当的职位【wèi】(弘农县尉)。
  李商隐担任【rèn】盩厔尉时间不长,又被调【diào】回京城。此时【shí】,与大中【zhōng】元年他在【zài】秘【mì】书省的【de】情形非常相似【sì】:低微的官职,渺【miǎo】茫的【de】前途,落寞之余,期【qī】盼着出现【xiàn】变化。大中三年九月,李【lǐ】商隐得到武宁【níng】军节度使【shǐ】卢弘止的邀【yāo】请,前往徐【xú】州任职。卢弘止是一位【wèi】有能【néng】力的【de】官员,对李商隐也非常欣赏。如【rú】果他的仕途顺利,李商隐可能还有【yǒu】最后一【yī】次机会。然而【ér】不巧的是,李商隐追随卢弘止【zhǐ】仅仅一年多后,后【hòu】者就【jiù】于大中【zhōng】五【wǔ】年春【chūn】天【tiān】病故。这样,李商隐不得不【bú】再【zài】一【yī】次【cì】另谋生路。

夕阳晚景
  大中五年,李商隐经【jīng】历【lì】的另一次重大打击,是他的妻【qī】子王【wáng】氏在【zài】春夏间病【bìng】逝【shì】。从李商隐的诗文上看,他和【hé】王氏【shì】的【de】感情非常好。这位出身于富贵家庭的女性,多年来【lái】一【yī】直尽【jìn】心照【zhào】料家庭,支持丈夫。由于李【lǐ】商隐多年在外游历,夫妻在很长【zhǎng】的一段时间里聚少离多。可以想象【xiàng】,李商【shāng】隐对于妻子【zǐ】是有一份歉疚的【de】心意;而他仕途上的坎坷,无疑增强了这份歉疚【jiù】的感【gǎn】情。家庭的巨大变故【gù】并没【méi】有给李商隐很【hěn】长的时【shí】间去体验【yàn】痛【tòng】苦。
  这年【nián】秋天,被【bèi】任命为西川【chuān】节【jiē】度使的柳仲郢向李【lǐ】商隐发出了邀请,希望【wàng】他能随自己【jǐ】去西南边境的四川【chuān】任职。李商隐【yǐn】接【jiē】受了参军的职【zhí】位,他在简单地安排了家里的事情之后【hòu】,于【yú】十【shí】一月【yuè】入川赴职。他在四川的梓州幕府生活了四【sì】年【nián】,大部【bù】分时间都郁【yù】郁寡欢。他曾【céng】一【yī】度对佛教发生了很【hěn】大【dà】的兴趣【qù】,与当地的僧人交往,并捐钱刊印佛经,甚至想【xiǎng】过出家【jiā】为僧。梓【zǐ】幕生活【huó】是李商隐宦游生涯中【zhōng】最平淡【dàn】稳定的时期,他【tā】已经再也【yě】无心无力去【qù】追求仕途的成功了。
  大中【zhōng】九年,柳仲郢被调【diào】回京城任职。出于【yú】照顾,他给李商隐【yǐn】安排【pái】了【le】一个盐【yán】铁推官的职位,虽然【rán】品【pǐn】阶低,待遇【yù】却比较丰厚【hòu】。李商【shāng】隐在这个职【zhí】位【wèi】上工作了两到三年,罢【bà】职后回到故乡闲居。大中十三年秋冬,李商隐在家乡病故。

墓葬祖籍
  《全唐文·李商隐》载《请卢尚书撰【zhuàn】曾祖【zǔ】妣【bǐ】志文状【zhuàng】》:“安【ān】阳君【jun1】年十九,一举中进士第,……始命於【yú】安阳,年二【èr】十【shí】九弃代,祔葬於怀州雍店之东原先【xiān】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。”《覃怀志·陵墓》:“唐李商隐【yǐn】墓:文集【jí】内【nèi】云,祖茔【yíng】在怀州东郊,今不可考。”清乾隆五十【shí】四年《怀【huái】庆府【fǔ】志【zhì】·陵墓》:唐李商隐墓在【zài】城东(按【àn】《文【wén】集【jí】》云,祖茔在怀州东【dōng】郊,今考在清化【huà】北山下。)清道光五【wǔ】年《河内县志·古迹志》:“河内不应【yīng】有商隐墓【mù】,旧志云在城东者非也。”但【dàn】是,该志对李【lǐ】商隐【yǐn】的高【gāo】祖、曾祖墓【mù】记载【zǎi】颇详:“唐李既济【jì】墓:李商隐之高祖也,商隐请卢尚书撰曾祖妣志【zhì】文状云【yún】曾祖安阳君祔葬於【yú】怀州【zhōu】雍店之东【dōng】原【yuán】先大夫故美原令之左次【cì】。美原讳某,字既济,其【qí】墓长乐贾至为之铭【míng】。”“李叔恒墓,商隐之曾祖即【jí】所谓安【ān】阳君也【yě】,旧唐【táng】书云,叔恒年十九【jiǔ】登进士第,位终安【ān】阳令,义山文集作叔洪【hóng】。”民国【guó】二十六年《沁阳县志·陵墓》:李商隐墓相传在城东。清康【kāng】熙三十二【èr】年《河内县志·河内县【xiàn】古迹【jì】图》将李义山墓标记在【zài】河内城以东【dōng】, 朱【zhū】沟支渠以西【xī】, 沁阳【yáng】以南【nán】的范围内, 离城仅数里。且《河内【nèi】古籍【jí】图》中所标的李商隐【yǐn】墓位置也是【shì】似【sì】是而非。能够证明【míng】其【qí】似是【shì】而非的【de】,是该志和李【lǐ】商隐墓【mù】标【biāo】在同一【yī】平行线的沁园的【de】位置【zhì】。查康熙【xī】三十二年《河内县志【zhì】·古迹【jì】》关于沁园的记载:“沁【qìn】园在府城东北【běi】三【sān】十【shí】里沁水北岸【àn】,金时【shí】官僚宴游【yóu】之地,有石图本尚【shàng】存。”既然沁园在府城东北三十里【lǐ】,为什么画在【zài】城东几里的【de】地方【fāng】?如若按照该志所画沁园的位置的比例【lì】推论李商隐墓的位置,也应【yīng】在离县城三十里【lǐ】的雍店之东原。如此说来【lái】,文献对李商隐墓准确的【de】记载【zǎi】,应当是“雍店之东原”和“清化【huà】北山【shān】下。”。
  关于李商隐的墓葬地点,还有【yǒu】两种说法。一处位【wèi】于沁阳【yáng】市【shì】山王【wáng】庄镇庙后村,另【lìng】一处位于荥阳市豫龙镇苜蓿洼村【cūn】南。前者是李【lǐ】商隐【yǐn】的原籍所在【zài】地,后者是其祖【zǔ】辈【bèi】迁居所至的家【jiā】乡。由【yóu】于【yú】李商隐晚年生活【huó】的资料稀少,他死亡和埋葬的地点还没有【yǒu】定【dìng】论。
  沁阳李商隐【yǐn】墓的【de】文【wén】献依【yī】据是清代康熙年间的《河内【nèi】县志》的古【gǔ】迹图和乾隆年间的《河【hé】内通志·陵墓》里的相关内容。《河内县志》里标示出【chū】了“李义【yì】山墓【mù】”的所在地。《河【hé】内通志【zhì】·陵墓》明确记【jì】载:“李【lǐ】商隐墓,在府城东。文集内【nèi】云祖茔在怀州【zhōu】东【dōng】郊,今【jīn】不可考。”
  当【dāng】地政府【fǔ】于9-21宣布李商隐墓为【wéi】第二【èr】批【pī】文物保护单位,并于1998年、2001年两次对墓【mù】地进行了整修。现墓【mù】冢区四【sì】周砌围墙【qiáng】,整个平面呈方形,边长9米【mǐ】,周围以青石砌筑平【píng】台【tái】,台上筑【zhù】盝顶形封【fēng】丘,前树墓碑,碑首雕作盘【pán】龙,碑【bēi】身正面正中篆书“唐故李商隐之墓”,碑阴上【shàng】部刻李商隐生平【píng】简介,下部刻清康熙三十二【èr】年《河内【nèi】县志》内的古迹图【tú】。四周铺【pù】设【shè】方【fāng】砖,植松柏【bǎi】。唐代李商隐爱妻《王晏媄【měi】墓》埋葬同墓【mù】园。荥【yíng】阳的李【lǐ】商【shāng】隐【yǐn】墓【mù】没有【yǒu】成形的墓【mù】园,荒冢距离位于苜蓿【xu】湾村【cūn】南【nán】200米左【zuǒ】右的农田里。据荥【yíng】阳政府网站的介绍,墓冢高约4.2米【mǐ】,东西长约10.4米,南北宽约10.6米。没有墓【mù】碑,荒冢上遍【biàn】布枯木和【hé】野草。现为【wéi】郑【zhèng】州市和荥阳【yáng】市的文物保【bǎo】护单【dān】位。
  沁阳庙后村明洪【hóng】武年间,川籍移民周明彦【yàn】创建【jiàn】村落【luò】,因村前有个小土孤埠,故名独埠周【zhōu】家。清咸【xián】丰年间,孙【sūn】、李、姜等【děng】姓【xìng】陆【lù】续迁【qiān】入,并在土埠上修筑庙宇,故【gù】易名庙后。1925的庙后、刘家疃【tuǎn】、小宁家三【sān】村为【wéi】一【yī】村,统【tǒng】称庙后。清咸丰年间【jiān】迁入的李姓【xìng】怎么会于【yú】李商隐有关系?

李贺小传

唐代李商隐

  京兆杜牧为李长吉集序,状【zhuàng】长吉之奇甚尽,世【shì】传之【zhī】。长【zhǎng】吉【jí】姊嫁王氏者,语长【zhǎng】吉之事尤备。

  长吉细瘦,通眉,长【zhǎng】指爪,能苦吟疾书。最先为【wéi】昌黎韩【hán】愈所【suǒ】知。所【suǒ】与游者【zhě】,王参元【yuán】、杨敬之、权璩、崔植辈为密【mì】,每旦日出【chū】与诸公游,未尝得题然后为诗,如他人思【sī】量牵【qiān】合,以及程限【xiàn】为意。恒从小奚奴,骑【qí】距驴【lǘ】,背一古破锦【jǐn】囊,遇有所得,即书【shū】投【tóu】囊中。及暮归.太夫【fū】人使婢受囊出之,见【jiàn】所书多【duō】.辄曰:“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。”上灯,与食【shí】。长【zhǎng】吉【jí】从婢取【qǔ】书,研墨叠纸足成之,投他【tā】囊中。非大【dà】醉【zuì】及吊【diào】丧【sàng】日率【lǜ】如此,过亦不复省。王【wáng】、杨辈时【shí】复来探取写去。长【zhǎng】吉【jí】往往独骑往【wǎng】还京、洛,所至或时有著,随弃之【zhī】,故沈子明家所余四卷而【ér】已。

夜饮

唐代李商隐

卜夜容衰鬓,开筵属异方。

烛分歌扇泪,雨送酒船香。

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

唐代李商隐

剑外从军远,无家与寄衣。

散关三尺雪,回梦旧鸳机。

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

唐代李商隐

暂凭尊酒送无憀,莫损愁眉与细腰。

人世死前唯有别,春风争拟惜长条。

银河吹笙

唐代李商隐

怅望银河吹玉笙,楼寒院冷接平明。

重衾幽梦他年断,别树羁雌昨夜惊。

哭刘蕡

唐代李商隐

上帝深宫闭九阍,巫咸不下问衔冤。

黄陵别后春涛隔,湓浦书来秋雨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