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名句 > 岑参的名句 > 白发悲花落,青云羡鸟飞。

白发悲花落,青云羡鸟飞。

出自唐代岑参的《寄左省杜拾遗

联步趋丹陛,分曹限紫微。

晓随天仗入,暮惹御香归。

白发悲花落,青云羡鸟飞。

圣朝无阙事,自觉谏书稀。

白发悲花落,青云羡鸟飞。译文及注释

译文

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,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。

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,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。

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,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。

圣明的朝代大概没有错事,规谏皇帝的奏章日见稀微。

注释

左省:门下省。杜拾遗:即杜甫,曾任左拾遗。

“联步”句:意【yì】为两人一起同【tóng】趋,然【rán】后各【gè】归东【dōng】西。联步:同行。丹陛:皇宫的红色【sè】台阶,借指朝廷。

曹:官署。限:阻隔,引【yǐn】申为【wéi】分隔。紫【zǐ】微:古人以紫微星垣比【bǐ】喻【yù】皇帝居处,此【cǐ】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。中书省在殿西,门【mén】下省在【zài】殿东。

天仗:即仙仗,皇家的仪仗。

惹:沾染。御香: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。

鸟飞: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。

阙事:指错失。

自:当然。谏书:劝谏的奏章。

创作背景

  公元757年(唐肃宗至德二【èr】年)四月,杜甫从叛军囹圄【yǔ】中【zhōng】脱身逃到凤翔,见了唐肃宗【zōng】李亨,任左拾遗。而岑【cén】参则于公元756年(至德元年)东归。因此【cǐ】,这首诗【shī】应该是【shì】写【xiě】于公元【yuán】757年(至【zhì】德【dé】二年)前后。

鉴赏

  诗题中的【de】“杜拾遗【yí】”,即杜【dù】甫。岑【cén】参与杜甫在公元757年(至德二年)至758年(乾元元年)初,同【tóng】仕于【yú】朝;岑任右补阙,属中书省,居右署;杜任左【zuǒ】拾遗,属【shǔ】门下省,居左署,故称【chēng】“左省【shěng】”。“拾遗【yí】”和“补阙”都是谏【jiàn】官【guān】。岑、杜二人,既是同僚,又是诗友,这是【shì】他们的唱和之作。诗【shī】人【rén】悲叹自己仕途【tú】的坎坷遭遇。诗中运用反语,表达了一代文人身处卑【bēi】位而又【yòu】惆怅国运的复杂心态。

 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【tóng】朝为官【guān】的生活【huó】境况。诗人连续铺写“天仗”“丹【dān】陛”“御【yù】香”“紫微”,表面看,好像是在炫耀【yào】朝官的荣华【huá】显【xiǎn】贵;但揭开“荣华显贵”的帷幕,却使读者看【kàn】到另【lìng】外的一面:朝官【guān】生活多么空【kōng】虚、无聊、死板【bǎn】、老套。每天他们总【zǒng】是煞【shà】有【yǒu】介事、诚惶诚【chéng】恐【kǒng】地“趋”(小跑)入朝廷【tíng】,分列殿庑东西。但君【jun1】臣们既没有办了什么轰轰【hōng】烈烈的大事【shì】,也没【méi】有定下什么兴利除弊、定国安邦之策。诗人特意【yì】告诉读者,清早,他们【men】随威【wēi】严的仪【yí】仗入朝,而到【dào】晚上,唯一的【de】收获就是沾染一点【diǎn】“御香”之气而“归”罢了。“晓”、“暮”两字说【shuō】明【míng】这种庸俗无【wú】聊的生活,日复一日,天天【tiān】如此。这对【duì】于立【lì】志【zhì】为国建【jiàn】功【gōng】的诗人来说,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【è】。

  五、六两句,诗人直【zhí】抒【shū】胸臆【yì】,向老朋友吐露【lù】内心【xīn】的悲愤。“白发【fā】悲花落,青云【yún】羡鸟【niǎo】飞。”这两句中,“悲”字是中心,一个字概括【kuò】了诗人对【duì】朝官生活【huó】的态度和感受。诗人为【wéi】大好年华浪费于“朝随天仗入,暮惹御香归”的无聊生活而【ér】悲【bēi】,也为【wéi】那种“联步【bù】趋丹陛,分曹【cáo】限紫微”的木偶般的境遇而【ér】不胜【shèng】愁闷。因此,低头见庭【tíng】院落花而倍感神伤【shāng】,抬【tái】头【tóu】睹高空飞鸟而顿【dùn】生羡慕。如果联系当时【shí】安史乱后国家【jiā】疮【chuāng】痍满目【mù】、百废待兴的时事背景,对照上面四句所【suǒ】描写的【de】死气沉沉【chén】、无【wú】所【suǒ】作【zuò】为的朝廷现状,读者就会更加清楚【chǔ】地感【gǎn】到“白发【fā】悲花落,青云【yún】羡鸟飞”两句,语愤【fèn】情悲,抒发【fā】了诗人对时事和身世的无限感慨。

  诗的结尾两句,是全诗的高潮。阙事,指【zhǐ】缺点、过错。有人【rén】说这两句是【shì】吹【chuī】捧【pěng】朝廷,倘若真是这样,诗【shī】人就不必“悲花【huā】落”、“羡鸟飞”,甚至愁生【shēng】白发。这【zhè】“圣朝无阙事”,是【shì】诗人【rén】愤慨至极,故作反语;与下句合看,既是【shì】讽刺【cì】,也是揭【jiē】露。只有那【nà】昏庸的统治者,才会自【zì】诩圣明【míng】,自以【yǐ】为“无【wú】阙事”,拒【jù】绝【jué】纳谏。正因【yīn】为【wéi】如此,身任“补阙”的诗人见【jiàn】“阙”不能“补”,“自觉谏书稀”,一个“稀”字,反映出诗人【rén】对文过饰非【fēi】、讳疾忌医的唐王朝【cháo】失望的【de】心情。这和当时同为谏官的杜甫感慨“衮职曾【céng】无【wú】一字补”(《题省中【zhōng】壁》)、“何用虚名绊此身”(《曲江二【èr】首【shǒu】》),是【shì】语【yǔ】异【yì】而心同的。所以杜甫读了岑参诗后【hòu】,心【xīn】领【lǐng】神会【huì】,奉答曰:“故人得【dé】佳句,独赠【zèng】白头翁。”(《奉答岑参补【bǔ】阙【què】见赠【zèng】》)他是看出【chū】岑诗中的“潜【qián】台【tái】词”的【de】。

  这首【shǒu】诗,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【fǎ】,寓贬于褒,绵【mián】里藏【cáng】针,表面【miàn】颂扬,骨【gǔ】子【zǐ】里感慨身世【shì】遭【zāo】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。用婉【wǎn】曲的反语来抒【shū】发【fā】内心忧【yōu】愤,使人【rén】有寻思不尽之妙。

岑参简介

唐代·岑参的简介

岑参

岑参(约715-770年【nián】),唐代边塞诗人,南阳【yáng】人,太宗【zōng】时功臣岑文本重【chóng】孙【sūn】,后徙【xǐ】居江陵。[9-21] 岑参早岁孤贫,从兄就读,遍览史籍。唐玄宗天宝三【sān】载(744年)进士,初为率府兵曹【cáo】参军。后两次【cì】从军边塞,先【xiān】在安西【xī】节度使高【gāo】仙【xiān】芝幕府掌书记;天宝【bǎo】末年,封常【cháng】清为安西【xī】北庭节【jiē】度【dù】使时,为其幕府【fǔ】判【pàn】官【guān】。代宗时,曾官嘉【jiā】州【zhōu】刺史(今四川乐【lè】山【shān】),世称“岑嘉州”。大历五【wǔ】年(770年)卒于成都。

...〔 的诗(374篇)

猜你喜欢